山水画最初是作为人物画的补景出现的,隋唐时逐渐独立,五代、北宋时趋于成熟,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。从《论语》中的“仁者乐山,智者乐水”开始,古人一直对山水寄予了深沉的情感,因此山水画成为中国画的大宗而延绵不绝,名家辈出,流派纷呈。
中国画的欣赏方式与其装裱形式相关,分为手卷、立轴与册页等,其中手卷更适合表现连绵不绝的山水景物。随着手卷的徐徐展开,一幕幕景色接踵而至,使观者不仅有如身临其境,而且受到精神上的陶冶和感化。古人常常通过山水来参悟哲学思想,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,通过欣赏山水画来体悟自然也被称作“卧游”。南北朝时宗炳说道:“老疾俱至,名山恐难遍游,当澄怀观道,卧以游之。”其后,“卧游山水”的思想伴随着山水画的发展延续至今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