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月18日,“林声新辽三彩精品特展”在辽宁省博物馆正式开幕,本次展览由省文化厅联合辽宁出版集团、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协会、辽宁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共同举办,展出的80余件作品是林声先生近几年创作的精品,通过这些作品不仅能够领略辽彩新韵,亦能感知作者的人格魅力和文化担当精神。
林声先生醉心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,在为官之余、离休之后,常以诗书画怡情养性,七十岁之后迷上陶瓷创作,拉坯绘彩,乐此不疲,几年间创作出了一大批瓷画作品并结集成书,受到各界好评。因曾直接领导辽宁的文化工作,林声先生对辽宁地域历史文化领悟颇深、感情颇厚,八十岁后结缘辽三彩,访名窑,拜名师,以一柄三刃刻刀“如锥画沙”般地在泥坯上恣意游走,创造性地将传统书画艺术和时代符号注入到辽三彩作品中,独创出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“新辽三彩”。
辽三彩是陶瓷三彩工艺的奇葩,是契丹民族的伟大创造,是中华民族陶瓷艺术的重要分支,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、地域文化特征和民族文化特色。二十世纪以后,辽三彩在沉寂地下千年后破土而出,重新进入公众的视野,并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正逐渐成为辽宁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牌。对辽三彩文化的发掘与宣扬,对辽三彩工艺的研究与复原,对辽三彩制作的创新与发展,对辽三彩产业的布局与推动是摆在辽宁文化、美术工作者面前的新的重要课题。
展览精彩看点:
1.文人画与新辽三彩
文人画追求文人趣味,借山水、花鸟、竹石等景物抒发个人情感,脱略形似,强调神韵。传统辽三彩纹饰率意,器型古朴,釉彩斑驳,体现出契丹民族的豪放硬朗之气,这为将写意文人画引入到辽三彩作品中创造了先天条件。文人画与辽三彩的结合不仅丰富了辽三彩的题材内容,更使辽三彩纹饰愈加生动鲜活,同时带有时代气息,使古老的契丹大彩焕发新机。一些现实纹样锲刻到作品中,更具象征意义。
2.书法艺术与新辽三彩
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,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表征,是中国美学的灵魂。有图无字是传统辽三彩的一大特点,创造性地将书法引进到辽三彩中,使书法艺术在浑厚鲜明的釉彩作品上产生出意想不到的古朴、典雅、庄重的效果,极大提高了辽三彩的艺术品位。《岳阳楼记》《爱莲说》《陋室铭》等文学经典,《心经》《茶经》以及作者自作诗词作品刀书于新辽三彩上,互相感应,互为增辉,互为交融,相得益彰,为辽三彩增添了新的光彩。
3.原始纹样与新辽三彩
从新石器时代到商周时期流行的纹样可称之为原始纹样,主要装饰在陶器、青铜器和玉器上,以几何纹为主,还有云雷纹、叶脉纹、方格纹、回纹等,平衡对称、对比和谐等特点使装饰产生节奏与韵律的美感,表现出相当高度的工艺与艺术水平。原始纹样是一种文化的体现,作为氏族共性标志而存在,表现出一种特有的纯朴、浑厚的艺术气质,与蕴含草原文化的辽三彩有相通之处。把这些古老的纹样艺术加工后引入到辽三彩中,显得自然相容,对辽三彩的纹饰题材是一种充实与补充。
除以书画和原始纹样为主题纹饰的作品外,还有一些文房和佛教题材作品,这些兼具实用和艺术美感的新辽三彩天然独到,稚拙相参,异常可人,在整个新辽三彩品种体系中不可或缺。
|